医疗废水是指医疗机构在诊疗、手术、护理等过程中产生的污水,由于其含有病原微生物、药物残留、化学试剂及其他有害物质,若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放,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。因此,对医疗废水进行科学的水质监测至关重要。
以下是医疗废水水质监测的主要项目及其意义:
1. 感染性指标
粪大肠菌群
标准:≤500 CFU/L(具体标准视地区规定而定)
意义:反映医疗废水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,是评价医疗废水消毒效果的重要指标。
总余氯
标准:≥6.5 mg/L(接触池出口水)
意义:用于评估医疗废水消毒过程中的有效氯含量,确保杀灭病原微生物。
肠道致病菌
标准:不得检出
意义:检测医疗废水中是否含有沙门氏菌、志贺氏菌等致病菌,防止疾病传播。
结核分枝杆菌
标准:不得检出
意义:针对结核病专科医院或相关科室的医疗废水,确保结核分枝杆菌被彻底消灭。
2. 物理性指标
色度
标准:≤60 倍
意义:反映医疗废水的颜色深浅程度,通常与有机物污染有关。
浊度
标准:≤10 NTU
意义:衡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,影响水体透明度和感官质量。
温度
标准:无明确限制,但需注意高温废水对后续处理工艺的影响。
意义:过高或过低的水温可能影响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。
3. 化学性指标
pH值
标准:6~9
意义:反映水体酸碱度,过高或过低可能腐蚀管道或影响微生物活性。
化学需氧量(COD)
标准:≤60 mg/L
意义:衡量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,是评价医疗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。
生化需氧量(BOD)
标准:≤20 mg/L
意义:反映水体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,间接评估水体污染程度。
悬浮物(SS)
标准:≤20 mg/L
意义:衡量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浓度,影响水体感官质量和后续处理效果。
氨氮(NH₃-N)
标准:≤15 mg/L
意义:反映水体中含氮化合物的污染情况,高浓度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。
总磷(TP)
标准:≤1 mg/L
意义:衡量水体中磷元素的含量,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指标。
总氮(TN)
标准:≤20 mg/L
意义:反映水体中氮元素的总含量,高浓度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。
4. 药物及化学试剂残留
抗生素类药物
标准:视具体药物种类而定,通常要求低于检出限。
意义:防止抗生素进入环境后导致耐药菌的产生。
消毒剂残留
标准:如次氯酸钠、二氧化氯等,需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
意义:避免过量消毒剂对环境和水生生物造成危害。
重金属离子
如汞(Hg)、镉(Cd)、铅(Pb)、铬(Cr)等。
标准:根据《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18466-2005)执行。
意义:防止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的长期危害。
5. 放射性指标
总α放射性
标准:≤1 Bq/L
意义:评估医疗废水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,确保不会对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辐射危害。
总β放射性
标准:≤10 Bq/L
意义:进一步确认放射性物质的安全性。
6. 其他特殊指标
油类物质
标准:≤20 mg/L
意义:防止油类物质污染水体,影响水体生态平衡。
挥发酚
标准:≤0.5 mg/L
意义:挥发酚具有毒性,需严格控制其含量。
氰化物
标准:≤0.2 mg/L
意义:氰化物毒性极强,必须严格监测并控制。
在线监测系统
配备多参数水质传感器,实时监测pH、COD、氨氮、总磷等关键指标。
医疗废水水质监测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,涉及物理、化学、生物等多个领域。通过全面监测上述指标,可以有效评估医疗废水的污染状况,指导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与优化,确保废水达标排放,保护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。同时,随着科技的进步,智能化监测手段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医疗废水管理的效率和精度。